以下是关于智能虫情测报灯的详细介绍:
工作原理
- 诱虫原理: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内置特定波长的紫外线诱虫灯或黑光灯管发出令害虫敏感的光线,吸引害虫飞扑向光源。
- 捕虫原理:当害虫接近光源时,会撞击到玻璃屏或其他感应装置,然后落到下端漏斗顺着打开的落虫通道滑进杀虫仓或收集装置内。
- 害虫处理原理:通常采用远红外加热处理害虫,活虫落入后3-5分钟内即被杀死。部分设备还会设置上下两层远红外加热仓,两个活动门交替开启,保证每个虫体至少经历一次远红外加热处理周期。
- 图像采集与识别原理:内置的高清摄像头定时拍摄容器内的昆虫图像,然后利用图像识别算法对捕捉到的昆虫进行分类和计数,自动识别害虫的种类、数量以及活动规律。
- 数据传输原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将监测到的虫情数据和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或农业监测平台,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终端远程查看虫情报告和实时数据。
主要功能
- 自动诱虫杀虫: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自动完成诱虫、杀虫、虫体分散等作业。
- 智能识别分类:利用高清成像与AI识别技术,对害虫种类、数量进行自动识别与统计,大大提高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 实时数据传输: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用户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远程查看监测点实时情况。
- 预警提示功能:当监测到的害虫数量超过预设阈值时,设备会自动发出预警或报警信息,预警信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方式发送给用户。
- 环境参数监测:可配备风速风向、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多种传感器接口,在需要时监测环境参数,并可通过GPRS上传数据,以监测环境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
应用场景
- 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的病虫害监测,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蔬菜、水果等,帮助农民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情况,制定精准的防治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 林业领域:用于监测森林中的害虫,如松毛虫、美国白蛾、天牛等,及时发现害虫的爆发趋势,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
- 果园:能实时监测果园内的虫情动态,准确判断害虫的种类、数量和分布范围,从而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还可以与其他智能化设备如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施肥系统等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智慧果园管理系统。
- 茶园:监测茶园中的害虫,如茶尺蠖、茶毛虫、假眼小绿叶蝉等,为茶园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保障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优势
- 精准监测与预警: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对昆虫活动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害虫数量异常增多,立即发出预警,使管理者能够迅速响应,避免害虫大规模爆发。
- 减少农药使用:通过准确识别害虫种类和数量,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了农药的盲目使用,降低了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 提高管理效率:支持远程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管理者无需亲临现场即可掌握虫情动态,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 数据积累与分析:能够长期积累监测数据,形成虫情的历史记录,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虫害发生规律,预测未来虫害趋势,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数据支持。
- 节能环保:部分采用太阳能供电,减少能源消耗,符合绿色农业理念。
相关推荐: